当前位置: 斑胸草雀 > 斑胸草雀的形状 > 西泠网拍十二月拍古玩瓷器篆刻印石紫
当前位置: 斑胸草雀 > 斑胸草雀的形状 > 西泠网拍十二月拍古玩瓷器篆刻印石紫
掇菁·重要古玩艺术精选专场
元·龙泉窑粉青釉三足大鬲炉(同等品级尺寸属目前市场出现最大件)
口径:22cm高:18.4cm
说明:本品器型为仿商周青铜鬲样式而来,故名鬲式炉,是龙泉青瓷中的典型器。相比较一般的龙泉窑鬲式炉,此炉的特殊之处在于尺寸颇大,为当前市场上龙泉窑鬲式炉中最大者。造型经典,宽折沿,沿面稍内倾,束颈,扁弧腹,下承三外撇式柱足,足底平。肩部及腹部对应三足出筋明显,向下延伸至腿足,挺立精神。直线、曲线过渡自然,变换自如,造就完美器形。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灰白,并泛火石红色。通体施粉青色釉,釉色粉青酥润,沉穆内敛,青碧如玉。古人仿三代鼎式器物大概有四种造型,分别为四足方炉、三足鼎炉、鼎形出香和鬲式炉,而后两者又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的香事场合。尤其是鬲式炉,颇受到宫廷及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成为古人“四般闲事”中不可或缺的香具。
元·定窑剔褐彩花卉纹嘟噜瓶
腹径:17cm高:18cm
说明:嘟噜瓶流行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其主要功能是为了贮酒或水,因倒酒或水时会发出嘟噜嘟噜的声响而得名。通体施黄褐釉,于釉上刻划缠枝花卉,露出白色胎地,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视觉效果。花纹刻划流畅,枝叶缠绕有致,脉络清晰,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准。整体艺术风格敦实端庄、古朴豪放,置于雅室,更添一份爽朗大气。
清·白玉雕执莲童子摆件(缅甸蒙巴顿伯爵夫人收藏)
宽:5.5cm高:10cm
说明:本品取精良白玉而琢,玉质致密温润。作品整体以圆雕为主,圆雕一踩荷执莲的童子形象,童子呈跨步行走状,笑容可掬,手执荷花茎叶,贴于身后,一副天真烂漫之态。整器以阴线刻出大部分纹饰,工艺简约而不简单,直线、弧线运用较多,雕工精湛。童子面部神态刻画尤为成功,表现出天真无邪的童真童趣。整器雕刻手法写实细腻,人物造型比例匀称,是一件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持莲童子作品。持莲童子是古代玉雕常见的题材之一,公私收藏亦多见,但这件玉童子的特别之处在于造型十分少见,童子双脚开叉站立,这种顶天立地的姿态显然是成功捕捉了童子欢喜雀跃时的灵活瞬间,由此可见匠师之巧思,为不可多得之玉雕珍品。原配黄花梨底座。
得趣·文人书斋雅玩专场
明·胡文明製红铜双铺首耳錾刻
百子婴戏图暖炉(嘉德拍卖;西泠拍卖)
高:15.6cm直径:31cm重:.2g
说明:暖炉以精铜锻打锤揲而成,分炉身及炉盖两部分,设子母口。炉盖圆形穹顶,盖、身均凿刻百子婴戏图,镂空的孔洞以便烟气散发。婴孩眉清目秀,三五成组,或舞拳,或敲锣,或擂鼓,或赏画,或点爆竹,形态各异,天真烂漫,画面充满欢快的气氛,惹人喜爱。画面布局合理,繁而不乱,雕工精致,令人惊叹。婴戏图有多子多福,生活美满的象征。胡文明款器物始于晚明,清代仍有延续,与明代所制器物不同,清代制作的很多用模具注铜而非纯手工捶打,铜质与工艺更显逊色。此暖炉器壁较厚,体积硕大,色皮润厚,工艺精湛,具有明代胡文明制器的工艺特征,堪称此类之精品。
明·龙泉窑纸槌瓶
带座高:25.6cm高:21.8cm
说明:盘口,细长颈,折肩,微弧形腹,是宋代经典的纸槌瓶造型。瓶满施粉青釉,釉汁厚润如脂,幽微素净,温润如玉。整器光素,极好的呈现了作品的釉色之美,与流畅简洁的线条搭配,相得益彰。此时的龙泉窑在审美上受到了北宋文人士大夫阶层影响,追求简约宁静的艺术风格,烧造祭祀及礼仪用器,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使产品件件有典,崇古尚古的艺术追求。此瓶荟萃了龙泉青釉最为人称许的特质,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纯净俏丽,风格之敦厚,显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清·紫檀嵌碧玉山中访友大插屏
通高:58.5cm
屏心长:38.2cm屏心宽:27cm
说明:插屏由底座和屏两部分组成。屏为碧玉质,色泽沉稳,绿意盎然。长方形,正面以高浮雕饰山水亭台楼阁松下高士为主题,山水布局错落有致,意境旷远清雅。画面中,山顶白云飘浮,山石嶙峋峻峭,苍松及楼宇掩映其中。曲折逶迤山径上有五位皓首高士,或单独坐于松下,向前行走或高谈论道,姿态细腻传神,栩栩如生。背面以阴刻描金技法修饰劲松山水图,正反呼应,相得益彰。配原装木座,同样施精巧之工,浮雕夔龙纹,皮色深沉滋润。屏风在家具中主要起遮蔽作用,插屏则放置案上,为陈设所用。因此插屏的画面上,更讲究装饰材料和表现内容。本件插屏整体构图疏密有致,画面丰满,呼应有序,雕工纯熟,技艺精湛,应为清代制玉作坊鼎盛时期之精品。
明-清·黄花梨圈椅一对
1.高:cm椅面长:59.8cm宽:47cm
2.高:.5cm椅面长:59.8cm宽:47cm
说明:圈椅成对,以黄花梨为材。弧形椅圈,自搭脑伸向两侧,通过后边柱又顺势而下,形成扶手,末端外翻呈卷珠状,造型舒展大方。背板三弯式,弯曲线条流畅,两侧有一木雕成的挂角牙,中间有如意形开窗,边缘起阳线,内以浮雕螭龙纹装饰,装饰简约大气,保留黄花梨木材的自然纹理。鹅脖弯曲灵动自然。座面下有壸门券口牙板,牙板边缘起阳线,中间浮雕卷草纹。圆柱形腿,腿足间设方形步步高赶枨,脚枨下设刀牙板。圈椅用料考究,包浆厚重,配合以端庄的造型,得古朴之趣。
文房古玩专场
清乾隆·寿山石描彩东方朔像(日本纪州德川家族、美智子皇后家族旧藏)
高:31.5cm长:20cm重:g
说明:寿山石材圆雕制成,东方朔神情喜悦,步步生风,手持桃枝负于身后,立于灵石之上。双目微闭,嘴角窃喜状,神情悠然颇为传神。刻工极为精细,须发丝丝分明,衣折动感飘逸,袍衫滚边皆刻花填金。石质润糯似脂,自然色别赤朱亮艳,为寿山石圆雕件之精作。此件寿山东方朔雕像由日本南纪德川家收藏。公元年德川家康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势力封第十个儿子德川赖宣为纪州藩主,从此开创纪州德川家辉煌历史,至二战时期纪州德川家一直为日本华族侯爵。此件珍品后由德川家赐于正田家。正田为明仁天皇皇后美智子的祖宗。此次珍品回流故国实为可珍。
清·玛瑙巧雕福寿童子卷莲水盂
带座高:13.2cm宽:13.5cm
说明:此件玛瑙水盂,取材整块大料玛瑙雕刻而成,采用浮雕技法,巧妙借助材质自身的天然颜色,雕琢青黄相间的景象。整块玛瑙质地温润,色泽纯正,色泽分明,掏膛匀净。取卷莲之天然形态入饰,青色部分凿成水盂主体,石皮黄色部分巧雕成童子、蝙蝠、双鱼等依附左右。工艺细腻精湛,运用各色间的过渡,施刀设势,将雕工之妙与玛瑙之美结合的淋漓尽致,可谓巧夺天工,承置于书房案几,意境恬然,甚为精彩。
清·铜胎掐丝珐琅嵌碧玉花卉纹长方形盖盒
长:28.5cm宽:17cm高:6.5cm
说明:整器为长方形制,边棱以镀金工艺勾框为饰,盖中嵌碧玉大料,器间各面则均以天蓝色釉为地施染珐琅彩绘装饰纹样。盒底描金变形勾云纹为底张,中央绘四如意云纹组成的开光,作对称牡丹缠枝花卉图案装饰,花朵交错分层施染描绘,齐整雅观,简约大气。此盒造型雅致,体型硕大,铜质细腻,可珍可赏。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图录号元·龙泉窑堆塑缠枝莲纹凤尾尊
口径:29.5cm高:67cm
说明本品以其外观“凤尾足长而丰,底处益散开,略同凤尾”而得名“凤尾尊”。器形挺拔,胎体厚重,通体施粉青釉,釉质肥厚,莹润素雅。整器纹饰繁复,外口沿下凸弦纹装饰,其下刻划蕉叶纹,腹部刻划缠枝花卉,纹饰刻划流畅,布局饱满。明末高濂撰《遵生八笺》之“论诸品窑器”条有龙泉窑“立地插梅大瓶,诸窑所无”及“瓶花之宜”条中“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高三四尺以上,投以硫磺五六钱,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的记载,所述即此类瓶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底特律美术馆分别藏有一件与本品类似的凤尾尊,可资比较。
清·青花五彩宝相花卉纹将军罐
口径:14.5cm腹径:26cm
高:32cm(不带盖)
明·青花云龙纹盖罐
直径:18cm高:19cm
美术学院老艺术家旧藏文玩瓷器专场
民国·王步绘锦地开光青花花鸟纹四方画筒
高:43.5cm宽:16cm
说明:王步(--),字仁元,号竹溪,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从一九零七年来到景德镇至一九六八年病逝,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生平创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
明崇祯·青花人物故事图大笔海
口径:21cm高:19.8cm
说明:崇祯瓷器既有明代的古拙传统,又具有清代细致缜密的特点,西方人习惯将这类器物年代定位“Transitional”(过渡期),并极为重视。此笔海胎质白润坚细,绘画笔法具有明代风韵,但格调已呈新颖。釉色白中闪青,青花发色明翠。其上绘人物故事图,人物各具情态,远山层次分明,近处云雾缭绕,加之繁疏有致的布局,使全景犹如连绵不绝之山水长卷,笔法娴熟,画意生动,青花发色鲜丽明快,具有明、清交替的时代特征。口沿及近足处暗刻纹饰一周,俗称“暗花边”,此种装饰手法在天启、崇祯时期颇为流行,为崇祯青花上品。
藏者简介:本场拍品为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工作者友情提供,他们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者,他们涉猎水墨、书法、设计、美学理论等领域,在教化育人的闲暇之余常以美学角度集藏案头雅玩为乐,其收藏多以敝帚自珍从不轻易示人。藏品大多购自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尤为珍视,遂今日有幸得之藏品,我们可从中窥探美术学院老艺术家们收藏的审美意趣和文人情怀。
元·釉里红转心高足耳杯
口径:7.5cm高:9cm
说明:本场拍品为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工作者友情提供,他们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者,他们涉猎水墨、书法、设计、美学理论等领域,在教化育人的闲暇之余常以美学角度集藏案头雅玩为乐,其收藏多以敝帚自珍从不轻易示人。藏品大多购自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尤为珍视,遂今日有幸得之藏品,我们可从中窥探美术学院老艺术家们收藏的审美意趣和文人情怀。
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
齐白石刻双狮钮寿山芙蓉石罗虔自用印
2.7×1.8×3.7cm
印面主人简介:罗虔[清末民国],字致坡,湖北黄冈县人,北洋陆军部参事、将军府将军。工书法,尤擅行草。
林清卿作高山石山中访友薄意章
2.5×2.5×6.5cm
文房四宝专场
清·陆增祥藏砖砚
19.5×15.5×5cm
藏者简介:陆增祥(~),字魁仲,号星农、莘农,江苏太仓人。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进士,官翰林院修撰,历官湖南辰永沅靖道,有政声,以疾告归。少通六书,好学博览,精金石学《八琼室磗砚录》、《八琼室皕磗砚录》。
说明:以古砖制砚古已有之,至清代金石学兴起而滥觞。制作者大多选汉、晋之砖,因其多有图案文字,高古淳朴,极具赏玩价值。此砚以古残砖改制,开拱形池。一侧有“百九十七砚”隶书铭文。此砚包浆醇厚,气息高古,置之案头,雅意弥漫。配楠木天盖。
清·覃溪款铭文端砚
12.5×8.7×2cm
勉斋珍藏紫砂艺术专场
当代·吴界明制合欢壶
材质:紫泥
高:8.1cm长:17.3cm容量:ml
说明:全手工制作,附作者本人亲笔证书。合欢一曲逐明月,也似清风伴我眠。合欢之式上下相合,巧妙非常,恰如此件紫壶,以光素示人,更可于微光下窥见本质,壶身颗粒质感隐现,润磨紫金,成完满之式,与茶相会,便是遇见知音。天为上,地为下,天地合,成端雅之砂器。
当代·李寒勇制石瓢壶
高:6.6cm长:13.5cm容量:ml
说明:全手工制作,附作者本人亲笔证书。作者于年制作此壶,此壶身呈金字塔状,重心平稳,整把壶精神挺拔又不给人过于锐利之感。李寒勇先生素有“当代瓢王”之美誉,因为其所制的石瓢壶在型态上充分把握其韵味,创作思路更加深邃辽阔,流把和子的搭配合理,壶身与壶底的衔接与转折恰到好处,体现出极高的境界。
清末民国·星甫款柿圆提梁大壶
高:21.6cm长:19.8cm
说明:此件段泥提梁壶壶身捺底,壶流作枝干状,拟态生动,做工精湛,在沉静肃穆中蕴藏着勃勃生机。壶盖内钤“星甫”,壶上所刻为:“古径无人到。人林氏作于鼎元轩。庚申夏”,可知此壶作于年夏。镌刻画面丰富传神,书法古意盎然,极富金石韵味,且壶保存完好,包浆淳朴,全器形态自然亲和,颇有风韵。
茗事·文人与茶精品专场
明治(-)·中村铭铜鎏金茶具一组八件
汤沸高:17cm长:14cm直径:12.5cm
壶高:7.5cm长:10.5cm直径:6.8cm
汤冷高:3cm长:12cm宽:8cm
托高:2cm长:10.7cm宽:7.2cm
说明:此组拍品由汤沸、小急须、汤冷及茶托等九件茶道具组成,铜制,通体鎏金,是为茶室空间陈设实用之雅器。
当代·毛国强刻紫泥井栏壶
高:8.3cm长:17cm直径:11cm
容量cc
说明:附作者证书及其子鉴定合照。此壶造型简约,身若井栏,风格高洁古雅,壶体扁圆,圆腹上收下敛,圆折肩,环形耳把,短流微曲,出水甚好。整体造型,粗细对比,曲直相间,圆润中透出古朴韵味,造型洗练却无以增减。器身镌刻诗句:“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茗茶之韵尤显,文人气息浓厚。
瞿子冶(-)雨竹
水墨绫本立轴
94.5×35.5cm
说明:瞿子冶好刻竹于宜兴茶壶上,擅制紫砂壶,成为继陈曼生之后,融“诗书画印”与紫砂为一炉,继续发展“文人壶”的中坚力量。创作了最著名紫砂名品之一“子冶石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xiongcaoque.com/btsc/1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