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江苏高考卷地理部分答案与解析


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部分:多项选择题解析

??????????

组:19-20题

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一千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图10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年和年同期卫星影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四地中,地势较低平的两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青藏高原环境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有()

A遥感光学成像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B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

C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信息

D可以取代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

答案:

19.AB

20.BC

解析:

19.考点,自然地理部分,卫星云图的阅读。气象卫星自上而下观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征的图像,主要有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和水汽图之分,可见光云图一般只能在白昼拍摄,所以常和红外云图结合使用。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层,白色越浓代表云层越厚,利用卫星云图可以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

本题中,要求判断湖泊周围四地中海拔较低的地方,并给出了两个时间段的卫星云图,观察可发现,年湖泊的面积远大于年,水往低处流,所以被湖水淹没的地方即为低海拔地区,比较两图可知①②两地被湖泊淹没,选择AB两个答案。

20.考点,自然地理部分,地理信息技术。高中阶段需要初步学习三类地理信息技术:① 类是遥感技术,即RS,RS的能量源是太阳辐射,其工作原理是捕获地面不同物体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常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的防御等领域,RS的特点是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小、获取信息量大;②第二类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GPS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器),其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另外还可以提供经纬度、海拔高度、速度、时间等精密数据,常用于*事、交通、旅游探险中,GPS的特点是高精度、全能性、全天候、全球性、连续性和实时性;③第三类是低磷信息系统,即GIS,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具有对空间信息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等功能,常用于城市管理、灾害的检测和评估中;总体而言,RS和GPS侧重于信息的采集,其中RS侧重于地面上有什么、是什么等信息的采集,GPS侧重于地面上的物体在哪里、如何移动等信息的采集,GIS侧重于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排除法去做,A选项说法错误,遥感技术简单理解就是站在人造卫星上给地球拍照,其光学成像的清晰度和 度一定会受天气状况的影响;D选项说法错误,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是其他技术不能取代的。BC所说实际上就是RS自身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也符合青藏高原的实际情况,入选。

第二组:21-22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 贫困县脱贫致富。图11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2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

21.BD

22.BC

解析:

21.考点,人文地理结合区域地理,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及我国的西南地区。①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热量因素、水分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光照因素等。不同的农作物对自然因素的需求程度不同,桑树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喜光照,耐寒耐旱耐瘠薄,但总体而言桑树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②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四川盆地、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地形平坦,气候暖湿,秋冬多雨,有肥力强的紫色土,种植业发达;云贵高原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三省,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贵州一侧多雨,云南一侧少雨,云贵高原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水土难以保持,土壤较为贫瘠、石 严重,地表水资源难以储存,多下渗存于地下。

本题中,广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崎岖不平、岩溶地貌较多,下渗严重,地表水及土壤难以保持,地下水资源丰富。AC两个答案不符合广西的自然特征,排除,以此正确答案为BD。B答案,广西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也在零度以上,所获热量较多,有利于桑蚕结茧;D答案,广西的桑蚕业已推广到了35个县,连片发展土地面积大。

22.考点,人文地理结合区域地理,循环农业的发展。循环农业是一

种可持续发展农业类型,主要是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目的主要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能量的转化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循环模式、养殖业内部循环模式和种养殖业混合循环模式三种。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农业、桑蚕业多属于第三种模式。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大类,另外还有利用时空结构形成的立体农业,以及时空结构和食物链相结合的综合型生态农业。

本题中,怀化模式既利用食物链形成了循环模式,又利用时空结构形成了立体模式,属于典型的综合型生态农业,并且当地为助推脱贫攻坚,还对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很好地延长了产业链。A答案,所谓延长产业链是作用在加工环节上的,种植红薯并不会延长产业链,排除;B答案,利用桑枝种植蘑菇,属于多种经营的范畴,实际上桑叶养蚕、桑下种薯也是,入选;C答案,没有直接低价出售农产品,而是对其进行加工甚至是深加工,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入选;D答案,菌基可以作为桑树生长很好的养分,回田属于提供资源利用率,但菌基并非土地资源,排除。

??????????

第三组:23-24题

图12为“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24.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B各地户籍*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答案:

23.AC

24.CD

解析:

23.考点,人文地理结合区域地理,对我国人口流动图的阅读和分析。无论是在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中,读坐标图都是必备的技能。阅读时, 要注意看清坐标,即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内容、间隔单位是多少、每一个方向上是单坐标(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只有一侧有坐标)还是双坐标(水平方向的上下或垂直方向的左右均有坐标);第二要注意读懂图例,看清楚不同线型的折线或不同颜色的条柱所代表的事物是什么,找到这一事物对应哪些坐标;第三要注意阅读时的动静结合,既要看清每一个坐标节点上的数据,同时要动态的比较整个变化过程或者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第四要注意高度匹配,选择答案时要注意将选项中的所有信息与图表一一比对,避免遗漏信息。

本题中,横坐标为单一坐标,代表年份,纵坐标为左右均有的双坐标,左侧代表流动人口占比,右侧代表流动人口总量,图中有折线和条状两种统计模型,折线代表“占比”,东部地区为实线、中部地区为虚线,西部地区为点划线,阅读时均匹配左侧纵坐标。条柱代表“总量”,阅读时匹配右侧纵坐标。题干划定的时间为年之后,A答案,东部占比先升后降符合统计图信息,入选;B答案,中西占比先降后升,并未持续下降,不符合图中信息,排除;C答案,人口总量以年为界先增后减符合图表信息,入选;D答案,人口增长率可通过人口总量变化幅度来衡量,-年增长较快,-年增长缓慢,-年增长最快,年之后增速放缓,答案信息与之不符,排除。本题最终选择AC。

24.考点,人文地理结合区域地理,我国的三大地区和推拉力理论。①根据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带,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②东部地区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性的海运优势,农业基地和工业区集聚,城市化、国际化、科技化水平高,弊端是资源能源不足、地处河流中下游多洪涝灾害、资源环境人口问题凸出;③中部地区距海较远、地形地质较复杂,交通不及东部地区便利,并且存在资源开发过度、风沙、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优势是矿产和能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农林牧产品丰富;④西部地区距海遥远、气候干旱或高寒、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过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较多、旅游资源丰富,有70%的国境线有利于对外贸易,此外西部也是我国重大的能源、矿产宝库,发展潜力较大。⑤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结合推拉力理论考虑,即迁出地存在对人口的斥力和迁入地存在对人口的引力。

本题中,三大经济带中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最多,中部和西部占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医疗和教育条件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比中西部地区好很多,对人口有着强大的引力,因此C答案正确。从图中看,年之后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量增大,说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D答案正确。图中显示,我国的人口流动总量不断增多,这主要是因为东中西部的经济差异造成的,经济差异越大人口流动越大,交通只是人口迁移的辅助条件,并非主导因素,A答案错误。B答案,户籍*策开放确实会促进人口流动,但是不一定会指向东部地区。

??????????

第四组:25-26题

斯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13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5~26题。

25.斯里兰卡东北部地区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主要原因有()

A旱、雨季分明,水量分配不均

B水源不足,需跨流域调配

C水位变化大,航运发展受制约

D河流短小,调蓄能力有限

26.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可以()

A调节小气候

B扩大土地资源

C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径流总量

答案:

25.AD

26.AC

解析:

25.考点,人文地理结合区域地理,南亚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农业。①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其中斯里兰卡是印度半岛东部的一个岛屿,马尔代夫是印度半岛西部的群岛,其余国家均在印度半岛上。②印度半岛的北部地形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部地形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岛屿的地形基本上是中部高四周低,山地为主,平原集中在沿海地区,面积狭小,因岛屿上地势落差大、面积小,河流多短小急促,斯里兰卡也不例外。③南亚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差异大,有明显的雨旱两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为印度半岛的雨季,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为印度半岛的旱季,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南亚常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④南亚主要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岛屿上地形起伏不平的地区会发展梯田农业。

本题考察斯里兰卡地形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从地形而言,斯里兰卡属于岛屿,中部为岛中山脉,周围为沿海平原,河流落差大、短小急促,在降水较多的雨季难以调蓄洪水,农田常受到涝灾的影响;从气候而言,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雨季农田受涝灾影响,旱季又会有缺水的问题,解决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的 措施是修建水库。综合而言,AD正确。B选项的说法不符合斯里兰卡的实际情况,C选项和题干无关。

26.考点,自然地理部分,水库(蓄水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修建水库或者蓄水池最直接的目的是调蓄洪水,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于河流而言,水库可以调节径流量,使河流的水位稳定下来,农业用水得到很好地保证,同时也会减少遭受涝灾影响的几率,有航运价值的河流在水位稳定的情况下通航更便利。于气候而言,水库因与周围陆地存在热力性质差异,常能调节气候,甚至形成局地小气候。于生态系统而言,水库调节气候,提供清洁的水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本题中,AC选项符合蓄水池带来的利好,B选项不符合事实,修建水库或者蓄水池一定会占用土地资源,D选项,蓄水池只会调节径流量,并不会改变径流总量。

发现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xiongcaoque.com/btsc/5435.html


冀ICP备2021025465号-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