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墩,又名鼓墩或坐墩,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常用及最富有个性的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古代女子为了使自己的坐具显得更为美丽、高贵,便在绣墩上“铺锦披绣”,将其用艳丽、珍贵的锦绣包裹住,很多锦绣是出自主人亲手缝制,绣墩其名也是来源于此,这样看来绣墩也称得上古代闺房里的一抹秀色了。
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绣墩的美,在于其形制的独树一帜,国人向来崇尚平衡、方正的肃穆美,古典坐具秉承这一理念,通常表现为四平八稳,以“方”为其形。而绣墩却“背道而驰”,以一种独特的圆润形象出现,外形秀气、体型小巧,体现出了闺中少女的几分娇羞。明清以来,紫檀木绣墩被视为极珍贵的文物,紫檀绣墩两端小中间略大,吸收了古代花鼓的特点,在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既美观又简朴。那时的的绣墩,不仅是室内陈设,也常出现在园林、亭栏楼阁之间,为天然之色,增添了一丝人文的气息,也方便了古人在困乏之时,亲近自然,在花草树木之间找到灵魂的栖居。
绣墩的美也在于不断地补充和发展,其形制并如同善于装扮的女子一样,随着时光流逝,变换着自己精致的妆容。鼓墩发展至今,其用途不仅仅是坐具,还用于装饰点缀,为现代生活传递着古代文化信息,成为了时尚的工艺品!此鼓凳高:38cm,直径:28cm,在我国江浙一带,民间常将鼓凳与梳妆台配伍作为嫁妆的一件。浙江中部大户人家嫁闺女的十里红妆系列嫁妆里,有一个圆形的家具,就会给居室里增添变化,视觉非常舒服。
众多古代家具中鼓凳可谓是传统家具史中万花丛中一点红,因其外形与鼓相似因此得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和谐之道为中国人推崇的精神品质。家具深受其影响,鼓凳则是和谐之道的完美诠释。在古代,鼓凳一般是女子所坐之具,因它装饰精巧,爱美的女子常常在座椅上装饰自己所绣的丝织物,在它上面覆盖一方丝绣织物,故又名绣墩。
圆鼓鼓,胖墩墩,是鼓凳造型的基本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她给你给你的印象都是圆圆的、健康的、可爱的,这也是民间对美的诠释之一。在民间就有老树懒狗胖丫头的说法,就是喻指村里大户人家的做派,悠久、宽厚、富足。鼓凳的造型非常适合新娘子梳妆打扮的要求,一点也不会妨碍到新娘子的裙衫衣幔。中国的几千年文化里,鼓乃风水吉祥物,可辟邪镇宅,是亲朋好友生日、结婚、乔迁之喜的馈赠佳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xiongcaoque.com/btsc/1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