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败犬效应
人都有共性,当看到有人陷入困境,自己就会忍不住拉一把,并且内心不会想要寻求回报。这种心理较为普遍,同时也比较真实,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败犬效应”。
关于这一效应,哈佛大学的尼尔·巴哈利亚博士专门做了一项实验,并以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尼尔·巴哈利亚博士虚构了两家公司,并将它们的情况对名学生做了介绍:公司A——员工工作热情很高,但业绩不行;公司B——经营方面不做任何努力,但业绩却很好。
博士首先假设这两家公司是销售肥皂、香烟和毛巾、电池商品的公司,并率先排除了顾客因商品喜好而做出选择的情况。他要求学生们进行选择和投票,到底购买哪家公司的商品。
结果,选择A公司的学生,远远超过选B公司的学生(5.1:4.1)。同情弱者,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败犬效应在本案例中得到了体现。
这一效应并不神奇,它只是利用了人们人性中善的一面。
而在生活中,败犬效应也逐渐由善良转化成了低调、谦逊甚至谦卑、放低自我姿态的一种社会文化内涵。
低调往往可让人前行得更远
放低姿态,不是卑微,而是灵*高贵的体现。苏格拉底说过一个关于大圆和小圆的比喻:高人就像大圆,视野大格局也大,接触到的信息多并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是觉得自己很渺小。
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说:谦逊往往是基于力量的,而高傲则基于无能。
放低姿态,不是在外界面前放掉自己的自尊和自我认可,而是在胸有成竹的心理状态下,非常开明的、清晰地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格局,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这是一种睿智而聪明的做法,因为自古中国就是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社会大环境。
一个人如果没本事,恐怕很容易被大家放过,因为你不值一提,连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xiongcaoque.com/btsc/13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