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中国传统文化,国画艺术,花鸟画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乃作者江郎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花鸟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之物,画家们在艺术中给其以形象表现是自然而然的。早在书画尚未分家的鸿蒙之初,各种鸟兽的象形文字就已经出现,商代的青铜器上也有龙兽的形象。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距今已有多年),画中一女性双手合十,似乎在祈祷,女性前上方一只凤鸟占据中心位置,夔龙在凤侧相伴。考古学家们对画面的寓意尚未取得一致见解,好在我们关心的是绘画艺术水平而不是画中寓意。画幅中由线条和色彩绘出的人物与飞龙之间颇具情势:优美端庄的女性身子稍向前倾,双手拱起与面前飞舞的夔凤交相配合,使画面神秘而又不乏生动,飞腾而又富于庄重,这幅作品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水平。

人物夔凤图

我国古代素有以鸟羽装饰人、以鸟取姓名,直至以鸟名作官名的习惯,可知人与鸟在远古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估计鸟曾经是我们祖先的主要食物来源。人们先接触鸟,从实用的目的由表及里地认识鸟的形状、习性,从而发现了鸟的美,待到有余暇之时,便从鸟的图腾、巫仪符号中析出美的结晶一鸟的美术作品。植物的茎叶、花卉,果实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之,人们逐渐发现了植物的美,文人们便把花叶描绘下来。简言之,当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开始关心生活的美化时,便会将这类物质从功利的认识升华为艺术作品。

鸟的图腾

关于花鸟画的缘起,宋人有较精到,贴切的论述,不妨摘引一段: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始于唐代。薛稷以画鹤着称,边鸾的孔雀,于锡、梅行思的鸡等也都很有名。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也相继出现。中唐时有一位名叫萧悦的画家,工于画竹,曾给大诗人白居易一幅竹画。白居易便写一首《画竹歌》: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人画竹梢死赢垂,萧画技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曲笔成。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一幅竹画

可见,当时的竹子(旁及其他花卉)不仅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而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花鸟画刚刚独立出人物、山水画之际,最高的审美理想是逼真。白居易另一句名言“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可以视为当时花鸟画的准则。五代时期花鸟画勃兴,宋代花鸟画呈光辉灿烂之盛况。中国的花、鸟原本是人物、山水画的组成部分,脱离开人物、山水而独立后并没有也不可能完至脱离人物、山水画的理论指导,同时,它义对传统画论有所改革或偏离。这首先表现在对客观真实性的追求上。五代时的*筌在蜀时,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归宋后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他善花鸟,绘画的对象多是宫中异卉珍禽,如御鹰、孔雀、瑞鹿等。沈括论及*筌父子的画时说:诸*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梦溪笔谈》)

沈括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一幅*筌的《珍禽图》,画的是雀燕、蜂蝉和乌龟等等,设色华丽细致层次丰富,昆虫的翅冀、触须纤细薄明极富真实的质感。据说,后蜀的皇帝孟昶曾经得到几只活鹤,便命*筌把鹤画在偏殿的墙上,*筌画了六只鹤,分别呈“唳天”、“警露”、“啄苔”、“舞风”、“梳翎、“顾步”六种神态。活鹤见了竟误以为真,走过去和画站在一处。孟昶惊喜之余,改殿名为“六鹤殿”。*筌以勾勒、设色作花鸟画,工细艳丽,表现的是贵族文人优哉游哉细腻而又华贵的审美趣味。后人称*筌花鸟为:“*家富贵,宋代画院派作为帝王家的御用画家多继承*筌的风格。

珍禽图

宋徽宗赵佶作为画家是“*家富贵这种细腻、艳丽、逼真风格倡导者和实践者。一年春天,他让画家们去宫中画屏壁。画家尽力尽心,却不见皇帝夸奖一句,忽然他看到一幅月季,赞不绝口。人问其故,赵佶告诉那人,月季花月月开,但四季不同,晨昏有异,只有体察人微才能看出花的瓣、蕊、叶的形态,色彩的相应变化。那个画家画的是春季正午时分的月季花。唐宋花鸟画的主体即是这种逼真工细之作。这类作品让我们记起西方古典绘画即是强调这种真实感的:一次一位画家邀请他的朋友欣赏他的新作。朋友们进人画室,只见画还被遮幕挡着,便请画家拉开遮幕。

宋徽宗赵佶

画家笑而不言。一个人走过去动撩遮幕,才知受骗一那遮幕是画出来的。这便是画家的新作。类似的传说很多,表明西方国家当时的流行趣味。他们讲求比例、均衡之外,还深人研究绘画对象的结构,外形特征或人体解剖。观察十分细致深人。这与宋郭虚花鸟画的理论有类似之处。那么,为什么中国人物山水画没有追求逼真,独花鸟讲究此道?中国花鸟与西方花鸟之差别在那里呢?

其实,中国画中的人物山水画也有一个从再现型向表现型转化的过程,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到王微对按绘制地理图的方法作画的批评,即可以看出再现客观对象的真实性的审美标准曾经在人物、山水画的早期起到过主导作用。只是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独特进程,以及更直接的学术文化思想熏陶的原因,形成画家们强烈表现自我的主观原望,人物山水画在再现、写实的路上没有充分发展成熟就转向到了写意抒情的途中,花卉翎毛画与人物山水画的境况有些不同。

参考资料《中国国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nxiongcaoque.com/btfz/11341.html


冀ICP备2021025465号-6

当前时间: